中国龙泉是什么年代?
“龙泉”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品牌,它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青瓷文化。 “龙泉”之名如何得来呢?这要从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说起——吴越国。当时,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鏐(liú)在位期间曾建都于杭州,并在杭州城内修筑了皇城,还建有一座离宫——聚景园。为了彰显吴越国王的尊荣和高贵,他在京城建了一座高耸的塔——保俶塔(今天杭州西湖边的保俶塔)。
可是,钱鏐有个烦恼,就是因为其祖籍绍兴,所以每次回绍兴祭祖都必须绕道,十分麻烦。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据说,钱鏐在绍兴附近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准备在那里修建宗庙以实现祭祀祖先的心愿。可问题是他不可能直接拆掉旧房重建新房,因为这样会得罪当地人的神灵。于是,他动起了歪脑筋,派人将一块写着“龙泉”二字的金牌埋在宗庙的地基下面。这块金牌相当于今天的地下埋着了一块标记牌,表明这里有宗庙建筑群,是不得侵犯的圣地。 这块金牌上写的“龙泉”二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南宋的时候在临安建了一座万寿寺,该寺庙的主殿内供着一佛二菩萨。其中,释迦牟尼的袈娑背后悬着一块牌匾,上面就书写着“龙泉”二字(现在的杭州人叫“龙渊”)。那么,这块“龙泉”匾额又从何而来呢?据传,这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手笔。
既然宗庙地基下面有表示此地为圣地的金牌,而大殿内又有显示此处为神圣场所的“龙泉”匾,因此这里就被称作“龙泉”了。钱镠所建的保俶塔也因此被称作为“龙泉塔”。后来,杭州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有一山叫做“武林山”(即今之“武林源”),因与保俶塔形状相似,所以又被称作“小昆仑”。而“小昆仑”之上的那块平地则被称为“武备坪”。 而那些在西湖中采莲的女子们,她们居住的地方被叫做“藕花村”;那些摘采茶叶的人住的地方则被称作“茶村”,等等。
总之,在吴越国乃至北宋时期,杭州及周边地区处处都有“龙泉”的影子。可以说,这个地方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龙泉”标签。 所以,“龙泉”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域名称或区域标志。到了元明清时期,虽然行政区划有了调整,杭州周边的一些山岭湖泊都被纳入了杭州的范围,但“龙泉”作为一个地理标识仍然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