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枚邮票价值多少?
1878年,在清朝光绪年间,中国首次采用西方的制度发行了邮政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一共有3套,图案不同,面值也有差异,最大的面值是12分,最小的面值是3分。当时,清政府委托英国造币司设计制作邮票造型和字体,然后由英国印钞公司印制。后来因为英皇维多利亚登基50周年,所以又发行了大龙邮票的加字票,以示纪念。 这套邮票因为时间久远,保存的已经不太完好,目前全世界只有不到20枚的原模原样的大龙邮票被保存下来。其中1882年的那套“大龙”第三版48000枚中的20000枚,现收藏于北京邮票厂内。而第一版的120万枚已经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专家考证,这20000枚大龙邮票的市场价格应该至少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是,如果拿到拍卖会上去拍的话,可能还会更高一些。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物依稀为贵。更何况这是我国第一次运用西方的发行方式发行的邮票,具有非凡的意义。 而那20000枚大龙的第二版,是清廷为了庆祝英王爱德华七世即位,特意按照英国人提出的建议重新设计的。这套邮票的图案是一个飞龙在海波上面飞翔,下面浪花四溅,寓意“一浪接一浪,永无休止”。 当时,这套新的大龙邮票刚一问世就受到广泛的关注。据说在当时邮寄一封信只要贴上一张邮票即可,因此很多人把这种新兴的邮资凭证称之为“邮票”,并且还编成顺口溜广为流传——“纸片似钱轻又薄,银字框边红勾圈;齿孔如锯方孔钱,背有国名是标记;龙图是在中间画,左右两边红线条;书写名称和地址,莫使字迹不清晰。” 大龙邮票虽然设计精美,并且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当时的印刷工艺落后,导致很多邮票上都存在着严重的漏印、错码以及倒置等问题,所以在早期这些邮票都存在着很高的造假隐患,而被假邮票害惨的人也不在少数。例如,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曾买过一张伪票,而晚清名臣林则徐也曾因为有人伪造他的邮品而闹出过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