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龙币有几种?
清代龙币有以下几类:
1、大清银币
大清银币,为清代正式国币,清宣统二年(1910),地方政府呈准造大清银币。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拟订了《币制则例》,推举中央造币厂举行国币制造,订明以国库库平银为标准单位,主币重量为库平九钱弱,以银币为主币,主辅币制,主辅币材料为银。
主币的重量、成色和等分民及流通,银币的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合廿二克多,成色银九铜一,形状为币(圆)。清中央政府制订了《国币条例》及至实施,先后完成了光绪元年的发行。由于银币制作新式,清中央政府规定,各地造币厂统一制造国币,随时送来中央存款,并由中央银行检定合格后,才能交付流通。
2、奉天省造光绪元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奉天省(今辽宁)设造币厂,该厂设备先进,铸造的银币供全国省分使用,还兼铸无纪年的“光绪元宝”,该币亦称 奉天省造光绪元宝,该币仅有十文一种面值,成色重量为每枚重约28克,成色91%,直径38.5毫米。1914年,造币厂改名为奉天造币厂。
3、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光绪二十年(1894年)湖北设造币厂,造币厂设在湖北省白银局内,光绪二十二年开工生产,厂址在今武昌中山路。当时铸造有五瓣花、六瓣花、七瓣花、九瓣花四种版别,面、背文字均为繁体字形。由于版别不同,文字字体亦有异,主要区别在“光”字的外围轮廓。
4、中央户部一両光绪元宝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度支部拟定《币制则例》11月5 日清政府设立“币制局”。颁行祖国第一种“大清银币”。宣统三年(1911年)又推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大尾龙及反龙五种版别。
5、北洋造光绪元宝
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899-1900年)北洋机器局先后铸造,有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4种面值。北洋机器局前身是北洋军火制造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洋军火机器局停铸。
同年,清廷被迫签定《辛丑条约》,其第三款规定清政府命北洋机器局铸造字样“光绪元宝”面值“一两”的银币一两, 两角,一角,五分共四等。《币制则例草案》批准发布,并于宣统二年(1910年)试铸了大清银币、光绪元宝、清龙币等,但清王朝的衰落已是势,未正式发行,只铸一些样币分发给买主。
大清钱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不但可以全面展示古代在中国货币文化及青铜铸造制作工艺,反映了丰富的历史时期经济、金融政治等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铜币和我们现代的人民币一样承担着商品交易媒介的作用,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