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现在多少岁?
一个91年前的女人
1927—1936年成为毛妈妈的主要活动时期
在7岁时,她丧父;13岁起流落上海,进入文艺世家周家抚养成人;15岁登台唱戏,21岁成为电影演员,36岁担任全国政协委员;24岁生日那天,毛泽东寄给她一张贺年卡,卡片上赋诗一首:“春风吹断天门雪,玉关折柳阴千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927年,15岁的蒋英离家出走,想投奔在上海做演员的母亲。不想和母亲团聚后,在1928年,又随后来到北京,在父亲的安排下,开始了戏曲训练班的生活。她从未学过戏,但天性聪颖,身材修长,富有表现力。一个月训练以后,她便完成了从基础工读到样板戏主角的飞跃,并获得了“小红牡丹”、“小梅兰芳”等美誉。
这样的飞黄腾达是她本人所未料的。但幸运之神并未长时间眷顾她。由于她性格桀骜不驯,在戏班学戏期间,曾与校方发生冲突,并当众对校长说出了“我不演了”的威胁。而当时,父亲正忙于政界进取,无暇顾及她。在北京无依无靠的蒋英,最后被校长劝退,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艺术生涯。
1935年,19岁的蒋英嫁给中共地下党员吴良瀚。这年,她有机会听顾恺之的《战争与和平》。在此之前,她从未读过托尔斯泰的原作。小说中关于和平与战争、人类命运的思索,关于“灵魂得救”的精神追求,使她感触良多——人类该怎样摆脱灵魂的困境,这是她始终思索的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亡国”的阴影在蒋英心头笼罩。“九一八”周年纪念之际,她创作了新歌剧《江南春》。这是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歌剧,其中的咏叹调《在山上》唱出了中国人的哀痛:“从前,我在山上,抬头望着蓝天,我笑,我唱,在那阳光里,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怎么好梦易碎,往事如烟……”
1936年,她结识了在法国留学的杨尚昆,并接受了他的进步思想。抗战爆发,她随丈夫奔赴重庆,进入李公朴主持的时代剧团。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表现自己、奉献自己的真正舞台。在一年时间里,她参与并完成了《大地归来》、《长崎怒涛》、《狼牙山》等8个话剧的编、导、演工作,并主演了《日出》中的陈白露。
1939年底,她随杨尚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1945年,她主演了《梁祝》,并亲到前线为抗战烈士迎灵。随后,她以音乐为主要谋生手段,并致力于音乐教育。
一个91年前的故事
1937年,日本飞机对上海大肆轰炸,上海电影公司摄制的《春风》被迫中断。杨西苓(1920—2001)随工厂内迁至西南地区。她原是电摄影棚里的布景模特儿,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演员。公司拍摄第一部电影时,她刚刚16岁。在“孤岛”时期拍摄了9影片,是上世纪40年代前期上海电影的首席女星,以演浪漫爱情片著称。她主演的《长恨歌》、《玉堂春》、《西厢记》,与影星胡蝶主演的《孟姜女》、《七仙女》并称为“电影皇后”的“四大传奇”。
1938年,她在香港主演了《火之泪》,并以此片与罗维好与胡蝶并称“影坛三花”。20世纪40年代中期,她主演了中国首次拍摄的人物传记片《青春之歌》,以及杜宇导演的以抗战空军为题材的《万里长城》等影片。
日军占领上海后,作为电影公司的主要演员,杨西苓被迫留在了“孤岛”时期的上海。她白天拍戏,夜晚到黄浦江边的“雾夜”舞厅当歌星,以维持自己及丈夫的生活。她表演的歌剧《赵一曼》(又名《热血娘》)的主题音乐《摇篮曲》,由尹相候负责唱腔设计,成为当时上海电影界脍炙人口的歌曲。
1938年,杨西苓与杜宇结婚后,随杜宇到了香港,并与徐敏夫(徐一鸣)等联合策划、编剧了抗战题材影片《胡蝶流浪记》,由冯毅执导,胡蝶主演。第二年,又在香港完成了由左明执导的以空军抗战为题材的《万里长城》这部戏的拍摄。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西苓随丈夫杜宇回到上海,参与创办、主持上海国民电影公司。因在片中演员之间有了竞争关系,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杜西苓与秦益逊联合策划、编剧了以影剧界生活为取材的影片《影领风骚》,由洪宇执导,由自身出演女主角。她还在片中专门夹录了秦益逊为她作曲的主题歌《玫瑰梦》,并由她录制电影插曲《恨锁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