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伍圆袁大头吗?
有的。有伍圆袁大头。
1914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颁令铸造袁世凯银币,定名为“壹圆银元”。1915年铸行民国三年(1914)版“壹圆”,民国八年(1919)版“壹圆”钱币。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也为了推崇“万物始源”的哲学思想,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将“人”字币列为国宝,并于1951年开始更换“马背人”金币。然而,由于当年更换数量不多,“人”字币至今仍然在钱币市场上流通。
20世纪2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极大地影响了钱币行业的演变。中国近代钱币诞生并逐渐发展普及。
虽然共和国时期我国铸币工艺有了很大发展,金属币(包括硬币和钞币)发行量也不断加大,但农民阶层仍喜爱使用大头银元。因为他们信仰神灵,认为有银元形状的神在保护他们。
由于现在流通的是人民币,人们使用纸币作为主要的媒介。所以在很多以前的使用习惯发生改变而失去了传承。
其实传承的是人们的习惯和信仰。关于人们使用银元的习俗,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马达先生的《怎样识别真假“袁大头” 》一文中说:“银元拥有者往往是老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人常将‘袁大头’随身佩带,以求平安。这源于人们对神的崇拜。民间传说,人死后魂归东方,站在山顶上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化为东岳泰山,所以泰山是人间至高无上的仙境。为此从山下起点,一步一阶登到顶上,就可超脱畜生、飞仙得道。此乃‘人登泰山小天下’,登上泰山之巅,天地皆在脚下。‘袁大头’侧面人像鼻子处有内凹的篆体“袁”字,其谐音为“袁头”。民间普遍认为此为福神之一的袁氏之神像,所以非常信服,以此为珍爱之物,避邪之宝。”
从传承的习惯和信仰不难看出:信仰的力量,习俗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或者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纸币将会被收藏,那么传承的习惯和信仰又会变成怎样的传承方式呢?那时的人们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