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银毫主要有哪些品种?

施锦花施锦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图,再答题。 这是我所有的小银毫了……其实也不多,因为有的已经烂掉了,毕竟1949年前的货币贬值的厉害,1元钱后来只能买一个鸡蛋(这还只是在通货大量发行的解放前哦)。 然后开始答题。 答主从事钱币相关的职业,因此接触很多,不过我的绝大多数都是旧货市场的货色,真要按官方统计发行量的话,恐怕我的这些加起来够上正式目录了…… 先来说说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几种。

一、袁大头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时发行的银元币值有1元2元5元和10元四种面值,以1元为主。1元的是“袁大头”,2元的叫“袁大头加字”,5元的叫“中圆”,10元的称“本币”。其中袁大头最为常见,也是市面上最多的一种。

二、孙小头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发行的银元,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背面为一莲花瓣图案。有2角5角和1元3种面额。2角的俗称“孙小头”,5角的俗称“五角星”,1元的俗称“船洋”。其中孙小头的材质和袁大头不同,采用镍金属铸造。

三、民国三大银币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月,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国币,废除银元、铜元制度。十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后,湖北造币厂将前清光绪元宝铜币改铸成三色银圆。背面正中央刻“中国国民党党徽”,外围有“中华民国十六年”和“开炉红包”字样。这种钱俗称“开国纪念币”。

四、关金 国民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空而发行的一种纸币,面值有5元,10元,50元三种。由于这种钞票面值较大,主要用于军事采购。因发行数量及流通范围有限,至今较为罕有。

五、龙洋 清朝灭亡之后,有一些清廷遗老不愿意承认共和,于是在1912年到1916年间制造了一些假币,上面铸有蟠龙,以示与前清相区别,但工艺非常粗糙。民间称之为“清亡余孽”或者“伪满龙洋”。

暂时就这么多吧。其他零碎的小币种太多太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