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清代称和民国称的区别?
1、提一下关于“斤”“两”的计量单位,这个在现在的人们生活中已经不是很常用到,但是在古代可是非常重要的! 古时的计量单位与今天可不一样,一斤等于十六两,每一两有十钱,而这一斤一两大小相当于今天的30克和60克。所以“八两半重”相当于现在的450g=0.85kg;六钱相当于现在的300g;五钱相当现在的250g等等。
古代的秤是十六两制,虽然叫斤两,其实是一斤等于十二两,一两等于十分(十钱)。比如“半斤八两”,就是比喻两个人一样瘦一样高。 “八斤十二两”也就是八公斤(千克),一两一钱都是十进制。 而现代的衡器,比如超市用的电子称重量是公制,一斤等于五十两,一两等于十钱。
所以“八斤十二两”就相当于一斤八两,或者八百克加一百克。 “六十斤”就等于三千克。 而民间还有一些俗成的计量方法,一斤等于七两,一两等于百钱等。这些算法都不对。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营养状况比古时好了不少,因此体重增加了许多。如果仍然按照古时每斤十六两计算的话,那么今人的体重将会被“低估”。比如一个身高170,体重60公斤的人,如果按照古时计量,只有四十斤重而已。这样算来反而更轻了,显然不合理。 所以现在人们说“一斤十二两”或者“八斤十二两”时,其实是指每市斤含有十二两,八斤含八斤十二两,而不是像古人说的那样一斤二两或者八斤十二斤。
2、再说称,称分戥子称和杆秤两种。
杆秤是由木制的横梁挂钩组成的,通过悬挂不同重量的物体来显示它所承受的重量。这种杆秤一直使用到现在,不过现在使用的杆秤没有过去那么精密,制作也没有那么考究。
戥子称很小巧,一般用于称量金、银、香料等价值较高的物品,上面有五个盘,分别代表五条筋,每条筋上又均匀地分布着若干小格。每个小格都标有重量值,使用时根据被称物的重量值放入相应的盘中即可。 由于戥子的计量精度很高,因此常用于中药煎剂中药物的称量,或者是制作糕点、蜜饯等时糖、盐等调料的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