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可以用清朝的钱吗?
当然可以,而且不止民国用清代的货币,新中国也大量使用过。 前面很多答案都说到了,在清末民初那一段时期我国的货币单位是从“文”到“圆”再到“元”的演变,从银两到户部颁行的“光绪元宝”、“北洋造币厂”等银元,我国古代以物易物的货币形式就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说自清中后期以来,白银和黄金的外汇牌价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各地方政府和军阀们发行的纸币可就不那么稳定了,比如著名的四川“军政府”纸币(成都造的“当十大钱”),发行时值人民币只有几分甚至几厘,后来贬值成了“废纸”一张,民间对此怨声载道。
不过“军政府”虽然滥发了钞票,却并没有收回前代的银币,所以这些钱其实还是值的,只是政治信誉极度低下而已。 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币制,发行法币并收回军阀及地方政府的纸币后,这种混乱的局面才有所好转。但当时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极其低下,而战争又消耗了大量的外汇,因此一开始法币发行量并不大,仍无法满足需求。而当时国际市场上金价的波动又经常影响到国内货币价值的变化,为了稳定法币的信用,国民政府多次宣布限制黄金、白银出口,并且规定了一切对外贸易都必须用法币结算,这实际上就是废除了银本位制度实行金币本位制度。
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1937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不断进攻我华北地区,又侵吞了我的法币发行权。面对日本的威胁和国民政府的不作为,各地又出现了抢购风潮,老百姓纷纷囤积粮食、盐和日用品,因为这些都是不可交易的商品,你有钱买不到。你手里要是有法币你就去买金条吧,毕竟当时日本人也没金条,他们也只是掠夺了一些西方国家的黄金和白银。
于是乎大家就去买金条,一时间上海等地的金店被挤爆了,北京的金价一下子涨了5倍多! 但日本人占领区可不是这么个玩法啊,人家是真正拿得出手的黄金和白银,你想买日本人也乐意卖给你。因此沦陷区的金价一直很低,比如天津1938年的金价仅仅比1932年高了20%,1941年后更是跌倒了战前的水平。 日本人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自然想在中国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绝招——以战养战!
日本人打仗并不是花自己的钱,而是花美国的钱!他们先是让伪满政府发币,再用抢来的黄金和白银换美国的东西,这个办法简直是太棒了,既不用花钱又能得到东西,岂不美哉~
当然这种美差是不会长久的,等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他们再也无法从美国买到什么东西,而自己造的军舰和飞机又速度太慢,于是日军开始暴兵,疯狂扩军导致军队经费水涨船高,军事开支剧增。这个时候日军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命令伪满政府把发币的银圆换成法币,再用换来的法币去购买军火,最后用抢来的物资回送到前线。 这简直是在白嫖西方世界啊!
日军不仅白嫖西方国家,还顺便打劫了东南亚和中国南方的银矿,使得自己手中握有大量白银,因此在战时他们的外汇储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略有增加。不过日本人的这一招玩脱了,战后英国和美国联手制裁日本,不许他出口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产品,导致日本经济在一夜之间崩溃,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而国民政府的法币也在1948年彻底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