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袁大头能兑换什么?

索荔索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摆出结论,袁大头是民国时期的主流货币之一,流通范围很广,但是,这个“广”字有范围限制——主要是南方省份(不是全部)和偏远地区,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是难以流通的,甚至都没有发行过。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于1914年颁布了《国币条例》,规定以银本位制为基础,铸造发行国币——“袁大头”。但是,因为当时北洋政府内部财政还是赤字状态,没钱铸钱,所以“袁大头”并未开始流通,而是被锁进了箱子底里。直到二次革命结束之后,1915年底,才由造币厂开始试铸,但数量也不多。后来,又因受抗日战争的影响而停铸,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继续开铸。

“袁大头”正面图案均为袁世凯侧面像,上端刻有“中华民国三年”或“中华民国五年”字样,背面则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与中文“壹圆”或“伍圆”字样。 虽然“袁大头”的发行量比银元少,但是因为它背面没有年份,制造精良,又加上形状类似美国墨西哥的鹰洋,所以在民间流传甚广。很多家庭都有收藏,我也不例外。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的抽屉底层发现几个“袁大头”,母亲告诉我这是外公当年留给我外婆的,让我好好保存。

虽然“袁大头”在民间很流行,但它在官方地位却不是很稳定,因为它是由中国旧币改制而来的,面值较大,在交易时很不方便,而且成色也很难保证,于是逐渐被纸币所代替;同时,因为战乱等原因,它在北方许多地区就没有流通了。 建国后,中国人民银行曾对“袁大头”进行收购、兑换,现在则作为近代货币中的精品而被博物馆收藏展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