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每一百枚当一元值多少?

敬莅红敬莅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5年,国民政府对币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两”“元”等货币单位,改以“分”为计价单位。 当时发行了面值为一、二、五元的银币各一种,三种银币的成色均为80%,重量都为26.5克。 一元银币背面图案是一艘古船,二元的背面是双牛;五元的背面是花束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造”英文。这些银元在当时俗称“船洋”、“牛洋”或“花丝”。 “船洋”、“牛洋”和“花丝”在流通过程中由于铸工精良且设计新颖,颇受民间喜爱。 另外还发行了一种面值为一分的铜币,俗称“小船”,与当时发行的纸币配合使用。 “小船”的正面中央刻着一帆船,两边镌“中华人民共和国央行”九字,上缘有“第壹拾伍号”字样,下缘有“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八日印发”字样。

“船洋”、“牛洋”和 “花丝”的面值都比较大,因此流传下来的非常多,目前它们的市场价格都很低,“船洋”和“牛洋”每枚不过几十元,而“花丝”也不过几百元。虽然这样的价格对于收藏来说似乎有些“寒酸”,但这三种硬币当年可是名声显赫。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以后国民党当局曾将一批“船洋”和“牛洋”运至台湾省继续发行,目前这些纪念币在台湾地区也深受欢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