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玉有收藏价值吗?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长江玉”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我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玉石资源,但是大多数的玉石都是产自山上的岩矿床,称之为“山玉”,如新疆的和田玉、辽宁岫岩的老玉和河磨玉(软玉)以及青海格尔木的茫崖石棉矿出的绿松石等。而“江玉”则主要是指产于江河湖泊中的玉石。比如产于云南怒江的琥珀,产于河南南阳独山翡翠,当然还有题主提到的产自长江中下游的玉料。
所以,“山玉”和“江玉”是从产地角度对玉石进行的一个划分。不过,在具体划分的时候,“山玉”中有一部分并不是来自于山地岩矿,而是来自沉积岩中的玉矿床或者沉积夹层,而这些岩石多属于钙镁硅酸盐矿物,硬度相对较低,因此这些“山玉”在加工成器物后,往往要抛光上蜡来增加光亮度,这类“山玉”与“江玉”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于是否经过抛光打蜡。而不需要抛光打蜡的“山玉”,一般都是质地比较坚硬,表面光泽良好的石头,比如墨玉、青白玉及白玉等等。
其次,我们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长江玉有没有收藏价值。这个问题其实就等于问今天的白玉价格是否合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市场上的白玉货源究竟来自何处,二是在古代文献中关于白玉的记载有哪些。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即目前的白玉市场是否已经泛滥或者说是否出现过量开采的情况。
事实上,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纯正的新疆白玉籽料已经非常少,大多数的玉料其实都是山料或山流水料,所谓的“籽料”大多都来源于俄罗斯、韩国和中国境内的山脉。之前有人调查过韩国的玉石市场,发现那里的白玉山流水料价格非常低廉,一公斤只有几十元。
另外,在我国的内蒙古赤峰也出产一种白玉,据当地的人说这种白玉材质极佳,但是产量非常稀少。 最后来看第二个问题,古人眼中的白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现存的历代古籍中,关于白玉的定义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主要是因为历代帝王的喜好不同而导致的。
先秦时期,白玉是指带有一点乳白色的淡青色,也就是说,这时白玉的概念是包含淡青色(翠色)的,而且也是包括新疆白玉的。 汉朝时期,由于和田玉资源已近枯竭,皇室所用的白玉原料开始由辽远的匈奴边境地区进贡,这里的白玉指的是带有浅棕黄色的白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不已,政治中心南移,南方开始逐渐进入统治者的视线。此时,带有蜡质光感的青白玉开始流行起来,这种白玉一般含有较多的透闪石成分。唐朝以后,白瓷开始盛行,人们眼中好的白玉应该是像白瓷一样的纯白色,这样的白玉其实是纯色的硬玉,也就是现在的缅甸白玉。同时,像羊脂玉这样的词语也开始出现在古籍中。
宋朝之后,羊脂玉的概念才开始统指现在的新疆和田的白玉。 判断一件玉器是否是珍贵的艺术品,除了要看它的做工之外,还要看它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优质,如果是天然的材料并且用料厚重的话,那么这件玉器一定是价值连城的珍品;反之,那些使用人工染色的劣质玉或塑料等材料制作的假玉器,即使做得一模一样,只是用作工艺品卖,那就没有太多的收藏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