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种翡翠叫什么?
“冰种”这个词属于行内说法,是对于质地、透明度的形容,不是特定的品类或种水。 比如有“玻璃种”“糯种”“豆种”等等这些称谓的翡翠,都属于“冰种”。区别在于透明度(水头)和杂质含量(干净程度)的区别。 “冰种”的“冰”字,其实就比喻这种翡翠像冰一样通透。 如果拿一个标准的冰棒去比喻的话,那么糯化种的就像冰冻得硬结的冰棒,里面的晶体结构仍然可以看到,只是模糊了一些;而豆种的就像是刚冻上的冰棒,里面的晶粒比较完整清晰。 当然,这种比喻并不准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影响翡翠质地的因素有很多,颜色、抛光、切割等等都会影响质地。
不过一般来说,一种翡翠的透明度如果达到“冰糯种”,那就说明这个翡翠的透明度已经相当好了。 当然,在“冰糯种”里也有不同品质之分。如果有机会拿到真的冰糯种翡翠,可以尽量多观察,体会这种透明度带给你的感受,然后和它相比对,这样能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好的冰糯种。 在所有描述翡翠的词语中,“玻璃”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用“玻璃”来形容带有绿色的翡翠,是因为其绿色如同翡翠中的“祖母绿”一样。而用“玻璃”来形容无色或淡色的翡翠,则指的是它的通透度近乎透明,像玻璃一样明亮、清爽。 所以,“玻璃种”其实是对于透明度最好的翡翠的称呼。
注:本文仅针对冰糯种及更高透明度的翡翠,对于油青种等较低透明度翡翠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冰种翡翠的“冰”是指的冰晶,其形成的原由是在于“冰种”的翡翠内部主要组成矿物为较细小不定形的翡翠硬玉晶体,而其中大量存在的白色棉絮等杂质。这样的翡翠如果以10倍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内部净底十分清亮,通明透彻,但是其中的一些白色絮状物和黑色铬铁矿杂质十分明显。与玻璃种相比,它的透明度略逊一筹,玻璃种给人的透光亮的感觉犹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水晶”,冰种则稍“浑浊”一点,然而与玻璃种的“刚”相比,这种“浑浊”又恰恰体现了“冰”独有的“柔”,它是一种柔而透亮的美,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美。
翡翠界常有这样的说法“外行人看色,内行家看种”,对收藏者来说,如果要收藏翡翠一定要明白其中之理,选择好的种质才能使自己的翡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越久越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冰种翡翠就恰好符合这样的收藏标准,它不仅有莹透的质感,清新的亮绿色,更有其独特的“冰”质,它的美更持久,更有韵味,更内敛,它就像一位温柔敦厚的女子,不轻易的把美丽展现,却让你如痴如醉。
冰种翡翠主要产于缅甸南坎地区,主要矿区以帕敢、拱英以及高岭等地为主,中国以云南、广东为主。它主要呈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晶光泽等,因为内部玻璃质翡翠硬玉晶体较细小及纤维化,次生色沿结晶间隙呈线状及片状分布,所以给人以一种“冰”的感觉。
冰种翡翠价值要高于晶种、湖种和水种翡翠,仅次于玻璃种翡翠。因为其透明度好,质地细腻,所以它的保值性和升值潜力都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