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树瘤有收藏价值吗?
1、“树瘤”这个词不是很准确,应该是“树疤”。 树在生长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如雷击、车撞等)或者内部因素(如病虫害、坏死等等)会产生伤口。这些伤口如果在树体上保留下来,就会形成“疤”。而“树疤”又分很多种,有正常的,也有不正常的。
2、“树疤”与木头品种的关系。 同一棵树,由于不同地方的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形成的树疤在形状上、大小上可能都不一样。但通常情况下,人们将那些形状规则、大小类似的树疤统称为“木结”或“节疤”。 虽然同一个物体上的“木结”“节疤”通常数目有限且有一定规律性,但由于树木的分支部位通常具有多个年轮(横向的生长纹),只要数量足够多,不同位置上的同类“木结”“节疤”在排列上就会毫无规则。
根据“木结”“节疤”的多少和排列来判定木材的树种来源是行不通的。一些非木材植物的根、茎等部位也会产生“木结”或“节疤”,通过它们来识别源植物并非易事。
目前木材学中只承认树木的横切面(即把木材垂直切断所形成的断面,我们一般所见到的木材的纵切面或径向切面),而不承认其纵切面(即沿木头长度方向切割所形成的截面)。因为任何一棵树的纵切面都是不一样的。
3、有价值的树疤及其成因。 有价值的“树疤”主要指那些外形独特、表面完整的疤痕。它产生的直接原因可以是外力作用,也可以是由内向外形成的。 外力的作用主要包括鸟类在树体上留下的啄痕(多呈圆形)、昆虫在树体表面的啃蚀痕迹以及人类活动给树体造成的伤害,如水车的车轮、斧头砍划的痕迹等。这类“树疤”往往能较好地保存。
由内向外而成形的“树疤”比较常见的是由于树木本身的病害或虫害而在树干或枝杈上产生的愈伤组织,这种组织的颜色一般是白色至淡黄色,质地硬,并伴有裂纹。由于它的生长是与树木的整体生长相关联的,故形态多为不规则。有些树木的病害或虫害会造成大面积干枯,此时如果遇上外力(如风吹雨淋),原本紧密相连的“树疤”会因为相互分离而出现较规则的形态。 部分树木的树皮由于受到病菌侵袭会发生脱落现象,有时整片整片的树皮会脱落在地上。这时地面上的部分就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