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豆青碗有收藏价值吗?
豆青釉是釉下彩的一种,在烧成的瓷器表面上绘制纹饰,再罩一层透明釉,然后第二次入窑高温烧制,这样可以防止瓷器烧成后纹饰染色开片或掉落。
其实豆青最早是指一种绿色釉,这种釉色呈淡的绿色或者青色,犹如嫩绿的豆叶。但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人们又把粉绿、粉蓝之类带有粉色调的釉都归到了豆青釉的范畴之中,所以现在的豆青釉又泛指一切带粉色调的低瓷化颜料。 豆青釉的颜色和它的加工过程有一定关系。比如粉绿釉的调色就用到铅丹(四氧化三铅)这个矿物颜料,而粉蓝则用氧化钴来调色。在制作时,先要将这些颜料研磨成非常细的粉末,然后在炼制玻璃的过程中将它们掺在一起制成着色剂。
不过,由于现在的彩色陶瓷工艺已经十分先进,在烧制过程中可以随意调节温度和时间以控制颜料的发色,所以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彩色陶瓷器的颜色都可以由生产厂家随心所欲地调成自己想要的颜色了。因此现在的豆青釉其实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含义,仅仅作为一个颜色的称呼被沿用至今。
从豆青的起源我们可以知道,这种釉色的最大特点当然是颜色鲜艳柔和且富于变化。另外由于它采用了釉下彩的技术,所以瓷器表面上的花纹能够长时间保持光泽透亮,显得特别典雅清新。
但是由于豆青釉是一种低瓷化的颜料,所以它在耐压、耐磨以及耐酸度方面都不如青白花瓷。再加上豆青釉属于中性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的气体含量比较难把握,所以豆青釉的成品率不高,这也使得现存的豆青釉器物不是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