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軎有收藏价值吗?
很高兴能有人对车軎感兴趣! 关于车軎的收藏,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一下我的看法: 1.关于器型: 车軎在车辆上的功能乃系插缀在车轴两头,用以控制车轮转向和阻止其窜出的装置;因此其形态应为长条形、前后微有收束。而历代的车軎形状并无太大的变化(夏商周三代至秦汉)--这从车軎与青铜轮毂搭配的正反面造型即可管中窥豹。但至两汉时期,由于毂辐制的变革(铜制轮毂消失,代之而来的是陶制或木制轮毂,表面往往饰以彩绘),车軎也相应地做出了改变,变得更为圆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车身样式开始发生变化,车軎的造型也就更有了圆滚滚的感觉。隋唐五代十国以后,车驾制度开始完备,车軎亦变得规整且精致。到了宋代,车軎上往往会做上刻线装饰。明清及民国时期的轿车逐步取代了古代的长车(即拥有较高舆亭之车),因此车軎又回到了长方形的造型。
2.材质: 先秦时代的兵器、礼器多以铁器或青铜器为主。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种“包金”或“镀金”工艺,将纯金包覆于青铜刃部或外部,从而制作成金质工具。不过这种工艺一般用于兵器或乐器,而非车軎这种附属小件。所以,先秦时代的车軎多半由青铜铸成。 汉代出现了钢制品,如钢刀、钢针等,但钢的韧性不足,因此汉唐时代的车軎除少数特例外大都用陶土烧制而成。宋元之后,铁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于是出现了铁铸的车軎。此外还有用黄铜铸造的,而清代则多用白铁皮来制作车軎。
3.纹饰: 这方面主要指的是汉代和唐代的东西。汉代由于讲究“事神如鬼”,因此在制造器物时往往加以刻划痕迹,类似后世的“作旧”处理。这就使一些汉代遗物看上去仿佛是出土文物般陈旧。其实这些刻痕是在器物成型后在表面加工出来的。另外,为了增强金属表面的光泽度,工匠们还会在青铜器表面涂上一层绿漆,干透后再进行雕刻。这就使得许多汉代的青铜器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既古朴典雅,又有鲜活的生命力。 而唐代的青铜器则多了一些纹饰内容:除传统的谷纹、蒲纹外,还有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图案,如牡丹花、向日葵等等。唐代的青铜器还出现了“錾工”,即工匠利用冲床或者锻压的方法在器物上留下錾子留下的痕迹。这对于日后仿冒古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4.铭文: 有铭文的器物大致可分为三类:纪年铭、吉语铭和私人铭。其中以纪年铭的最具价值,因为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器物制作的年代信息。 不过,大多数的车軎都没有铭文,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