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瓷有收藏价值吗?
收藏瓷器,首先是收藏其艺术价值,其次才是历史文化等附加价值。 因此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瓷器的艺术价值高么?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因为它是“官窑”烧制的。
在唐宋时期,越窑、邢窑都是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器,到了宋代,定窑开始烧制皇家专用瓷器,因此这三大窑被后世并称“宋代皇家御用三窑”。到了元代,由于政治中心转移至燕京(北京),于是官窑也迁徙至这里,烧造了一批青花、釉里红等装饰风格的瓷器,称之为“元曲”。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也体现了社会风尚的变迁,由儒雅内敛转向豪迈潇洒。
明代初期继续沿用元朝的烧造方式,在景德镇烧制官窑,所谓“官窑”其实就是专门为皇帝一家烧造器皿的作坊。从明宪宗成化年间开始的斗彩和五彩工艺,到明神宗万历中期的珐琅彩,都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极具审美价值,而且数量都极其稀少,如今大多馆藏或者流失海外。所以这类瓷器的收藏价值自是不必言说。
当然啦,不是所有的白瓷都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哦~那如何评价一个瓷器的艺术价值呢?我们主要看三个方面——造型、纹饰与烧制工艺。 造型主要是看设计者是否抓住了人体的结构特征,运用力学原理,使得瓷器看起来自然协调,体态轻盈;
纹饰方面需要考虑的有线条、弧度等,毕竟一件器物的装饰效果好不好,跟这些要素的关系可大了去了;
而最后面的烧制工艺,如果能在工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话,那就更好了。比如明朝的“柴烧”、“灰烧”;清朝的“滚筒烧结”,这些都是能工巧匠智慧与心血的加持,也是一件器物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当然了,如果这件器物兼具上述优点那就是锦上添花咯~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还要从实用功能的角度去看待一件文物级珍品,毕竟先人可是有着“实用主义”的传统啊!一件器物的使用感受如果差强人意,就算它再美,我们也不会将它奉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