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花纹瓷器有价值吗?
喜字罐,高足喜字罐,喜字捧盒 ,这种器皿在民间俗称“喜碗”、“喜盘子”等,是明代万历以来民间流行的一种婚仪用具。《事物异名录·卷六·器用·喜盘》:“明制,新妇至家,以盘承巾栉,谓之喜盘。”这实际上是一种嫁妆。
在清代的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清人赵翼著《陔余丛考·卷四○·喜盆》:“今人于新婚之家,以五彩盘进之,中有喜字,曰‘喜盆’;又有以木刻一字置于盘中者,曰‘喜字’……此自宋元流传至今旧俗也。” 这种器皿是在明代开始流行的,并且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从您提供的照片来看,应该属于民国时期的制品。
这类器物一般采用白瓷胎,表面施白色釉,但在施釉的过程中,由于烧结温度的控制不当,导致局部出现色差,从而形成一种类似竹器的纹理效果。在明代及清代的前期,一般是以单色的竹纹为多(比如全素色),到了清末民初,则出现了多种颜色的彩绘竹纹。
至于它的价值,就取决于几个因素,分别是:年代、工艺、材质和保存状况等等。不过,由于民窑的产品往往无款,所以判断年代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对于您的这件作品,我认为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作品,具体年代需要进一步考证。
当然,无论是什么年代的作品,既然是民窑的产品,那肯定没有官窑产品价值高了。 顺便说一下,虽然这种器具属于民间婚嫁用品,但是其制作过程却是相当细致的,而且在工艺上也比较复杂,因此不能以“民窑”而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