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银元有收藏价值吗?
当然有价值,而且价值还不算很低 民国的货币体系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开始到1948年国民政府撤往台湾结束,其中1935年前采用的是银本位制,1935年至1948年采用法币制度(取消银本位),这期间发行的货币包括银圆、银币和银毫等,而以银圆最为重要。因为年代不远又曾作为法定货币,其流通量较大,保存完整的较多,所以市面上比较常见。
这类货币有一个特点,就是面值越大越不值钱,比如壹圆、贰圆、五角这些,而一角的则较为值钱,原因是因为在发行法币后人们大量兑换金圆券导致金圆券发行量猛增,而为了控制货币供应,后来发行的法币都较以前有所缩水;现在市面上见到的一些面值较大的民国纸币价格一般不高。 至于怎么估价就看钱币的品相了,这是决定古钱币是否值钱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判断标准就是看钱币的磨损程度,如果很不耐脏,有很严重的锈蚀那就肯定不值什么钱了。但是有些钱虽然看起来比较新,其实这是一种做旧的手法,这种一般是值钱的,如造假者喜欢用酸洗的方法来腐蚀钱上的锈迹,这样会使其看起来更加老旧,但这种方法很容易鉴定,只要用醋涂抹在可能沾上酸的地方即可。
另外还可以看钱币边齿,真品的国币制作比较规范,尺寸重量都有一定之规,而仿制的往往比较粗糙,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铜币,假币的厚薄不均、大小不一的现象较为明显。最后还要参考钱币上的字体,因为文字雕刻的难度较低仿制比较容易,所以很多不良商家会在网上找些仿制的钱谱自己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