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分币发行几次?
目前,我国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不包括当前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1套人民币;1950年至1953年,又先后印制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1967年开始第三套人民币;10年后,第四套人民币又“接棒”正式发行;而刚刚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则是最新版“国民钱”。 除了上述5套“国民钱”外,央行还发行过不少纪念币和特殊钞,这些“另类钱”虽然不常使用,但收藏意义巨大。
第一套人民币自不必说,由于时间久远,现在的00后甚至很多90后都没有见过它的“真容”,而它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的历史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自主设计、发行的第一套纸币。 因为条件所限,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工艺较为落后,防伪能力不足,而且面值较大,使用不便,所以流通时间很短,大部分都存世很少,市场价值很高。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0年至1953年间发行,共有10种面额,分别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和1000元。其中1000元面额的钞票只有2张,即1000元的“骆驼队”和500元的“蒙古包”,因为图案带有明显少数民族色彩,人们习惯叫它们“大黑牛”和“小黑牛”。 “小黑牛”500元券的正面图案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战士群像,并饰以花卉,寓意繁荣富强。背面主景是乌兰巴托市的一座桥,上面有“Ulan Bator”的蒙古文,旁边有“500”字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经济的腾飞,人们对钞票的面额也没有那么敏感,这个时候人们最在意的通常是钞票的防伪功能,所以从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各面额钞票都增加了防伪措施,提升了安全性。同时为了便于流通和管理,10个面的设计风格一致,便于识别记忆。 第四套人民币是在改革开放中期发行的,当时国际上钱币收藏热正盛,因此这套人民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收藏者需求,尽可能选用名山、名水、名人、名画作为图案,所以非常精美,尤其是80版50元和100元纸币的印制技术更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但这些纸面的财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据说当时为了印制这两张钞票花了近千万人民币,然而由于缺乏适当的保存环境,许多印制的样张出现退色或皱折,损失惨重。 后来为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国家特意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印刷流程:印好的钞票先交给人民银行总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给央行直属的企业印钞厂印制,印好的钞票再次交人民总行检查,合格后交付给商业银行发行。这样一套严格到苛刻的印钞流程为的就是确保央行“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