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币收藏价值吗?
1970年代,中国与法国政府联合发行了一套“丝绸之路”邮票和大面值硬币。这套邮票和硬币上的人就是闻名世界的法国著名雕塑品《马赛曲》的作者——弗朗切斯科·法利亚,而他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正是受到一位来自东方女子的鼓舞才激发起的灵感。 这位女子是谁呢?她就是在二战中担任法国外交官并曾成功挽救了上万犹太人的贝蒂娜·门德尔松夫人。
作为犹太移民的女儿,幼年的贝蒂娜就移居到了法国。由于父亲早逝,她从小便立志要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女性。当纳粹政权在德占法国期间大肆迫害犹太人时,她挺身而出,不仅帮助犹太人获取伪造证件、躲过警察的搜查,还帮助他们顺利潜入瑞典和中东,最终抵达美国,使数百万犹太人免于被驱逐至集中营的恶运。
战后,贝蒂娜来到瑞士继续从事外交工作,并与夏尔·戴高乐总统的前任驻法大使菲利普·德·莫努埃塞(Philippe de Monnet)结婚。 正当贝蒂娜在外交部大放异彩之时,一件让她毕生引以为傲的作品登上了巴黎的艺术舞台。那便是由法国雕刻家法利亚制作的青铜雕像——手捧胜利鲜花的马赛曲演奏者。
这尊雕像所蕴含的深意,正是纪念法国人民在对抗法西斯战斗中取得的全面胜利以及法国在中立国瑞士尽到作为“第二战场”的重要作用。 为了制作这尊雕像,法利亚特地将模特儿带入铸造场,以真人比例铸造出这座充满力量感的艺术作品。而贝蒂娜看到这件宏伟作品的那一刻起,就被深深迷住了。
不过让贝蒂娜感到失望的是,虽然法利亚的铜像描绘的是一名年轻的法国女孩,但事实上他笔下的这个人物并没有真正存在的原型。 “我想我认识他(指法利亚)时,他正在寻求一种能象征法国精神的完美形式,他的作品中不可能有任何个人特征。”贝蒂娜这样解释道。 但无论法利亚的创作意图如何,他的作品确实充分展现出了法国人民的独特个性——“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就在自由之上飘扬的旗帜也正好诠释了法国人民为追逐自由所付出的艰辛与勇毅。
尽管法利亚于1953年就已经去世,但他的雕像却永不过期。现在,这尊代表法兰西力量与荣耀的杰作仍然静静地伫立在巴黎的凯旋门下,接受着每一位观众的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