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属于翡翠吗?
首先,明确的说,危地马拉不是翡翠,它只是一种宝石的名字,这种宝石的主要产地就在危地马拉,所以,又叫做危地马拉绿。 虽然叫危地马拉,但其实和我国并没有关系。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铬尖晶石(化学成分为Cr2O3)。
在天然色中,绿色最为尊贵,古代皇帝龙袍上的颜色就是绿色的,称之为“翡”;而低于红色的色调称为“翠”。因此绿色为翡,蓝色、蓝紫色称为翠。 所以,只有绿色的尖晶石才能被称之为“翡”,而其它颜色的尖晶石均被称为“翠”。例如:红宝石中的鸽血红,蓝宝石中的帕帕拉恰以及海蓝宝等。
在现代的宝石学中,将红宝石和蓝宝石统一归为刚玉族宝石。因为二者的主要成分都是AL2O3,只是含铬(Cr3+)离子使红宝石呈红色,而含铁(Fe3+)离子使蓝宝石呈现天蓝色。 因为含有铝元素,所以这类宝石都具有明显的双折射,可以出现三棱镜的效果,这也是它们与石英的区别之一。如下图: 如图所示,同样是一块宝石,从正面看过去,它是平行的,而从顶面看过去,它却是交叉的。如果是一颗钻石的话,那么从任何角度都应该是平行线。
翡翠B货是指经强酸浸泡去杂质后,再用压锅煮,使翡翠变得通透明亮。B货翡翠是用质量较差、水份不好及颜色脏的原翡翠,在注胶之前先在酸里侵泡,然后用高温蒸锅蒸,把酸及原翡翠中的杂质逼出来,再注胶而成。这样做出来的翡翠俗称“水泡货”、“浸胶货”。B货翡翠一般颜色发黄、发青,色调难看,绿得呆滞不自然。通常B货的翡翠透明度改善很大,几乎变成全通透了。因为强酸蚀除了杂质,注入的树脂透明度本很好。因此,B货翡翠“水”头非常好,绿色与底子相互混杂,绿色无浓淡变化,透明度也无深浅差异。
危地马拉玉,也称东欧翡翠、非洲玉、京都玉,产自墨西哥,中美洲危地马拉、巴西及乌拉圭等地,是辉石角闪石类石质玉,属钠质 Amphibol(Amphibolite:角闪石类),主要由黑色角闪石和绿帘石化透辉石组成。从矿物组成和整体外观颜色与翡翠很相似,但主要的组成矿物角闪石中极少含有铬,因此颜色偏蓝绿,与翡翠颜色在色相上有比较大的差异。
危地马拉玉的绿色部分主要由透辉石、绿帘石以及微量角闪石构成,所以颜色不匀,不呈纤维状交织结构,也缺乏翡翠的“翠性”效应。由于危地马拉玉内部存在着大量的“黑色”的角闪石,且质软易破,在加工打磨抛光过程中易崩裂,使得成品表面常出现凹坑,呈现“橘皮”效应(potato-Id effect),这也是与翡翠最重要的识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