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圣旨价值多少?
来,先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制作圣旨的物料标准: 真丝素绢各二匹 大红纱四匹 大红绢四匹 杭绣工六名(专绣玉帛) 京织工八名(绣龙戏珠等图案) 江西瓷碗二方 景德镇磁盘五方 铜墨盒一个 翰林院笔洗两个 书办纸万幅 以上是制作圣旨的物料清单。 除了最后一项书办纸外,其他物件都算是文物了。
1、真丝素绢各二匹,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就是绸缎500克重×2=1千克; 现在市面上的丝绸都有标注经线和纬线分别用什么材料,比如60D斜纹的真丝绸意思就是经线纬线都用60D数米的涤纶丝。当然,也有全棉的丝绸,但那一般用来做窗帘之类不大显眼的东西。像我们这种讲究的,用的都是60S双绉,也就是用60S数的真丝绸,而且要用双重组织的,这样的真丝绸光泽和手感都会好很多。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标准,一匹布有五丈长,那么一尺宽的圣旨至少需要半斤重的绸缎,如果是双层组织结构的就要更厚一些。
据我了解,现在最薄的丝绸都不可能只有50克重,所以这显然不是明代的标准,或者是明代官宦人家用不着这么差的丝绸。 当然,圣旨又不是让你穿着穿的,它是个礼器,所以也不用太讲究。
2、大红纱四匹 这东西应该是红颜色的细布,类似于现在的婚纱布或者演出服布料之类的,不过比那个要薄得多。
3、大红绢四匹 这个就比较好认了,就是红色的绫罗绸缎。 4、杭绣工六名(专绣玉牒) 这个玉牒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查了下,好像是储存帝王家世系的竹木简。
这个杭绣工应该指的是杭州的刺绣工人,不是指的现在的浙江杭州,当时杭州隶属于杭州府,范围要比现在的杭州市大很多。 我觉得这些刺绣品可能是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礼物之一。
5、京绣工八名(绣龙袍等) 跟杭绣工一样,这个绣工也是指的北京刺绣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