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玉价值多少?
这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早上刚和朋友们聊完这个问题 先给出我的结论: 如果是全品相的明代玉器,价格大致与出土的清乾隆玉器差不多; 但若是明代的玉件,比如玉佩、玉环一类的,其价值就不如同时期的陶瓷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明代中前期,玉器的原料、制作工艺和流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导致明玉和今天所认为的“明玉”在概念上并不一致——如果说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明代玉器”的话,那么当时的“明玉”更应该理解为“明朝制作的玉器”或是“用明代原料制作的玉器”,而明代的玉料加工制作水平虽然已相当成熟,但毕竟受当时工艺所限,其玉器并不能称得上精致。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代的玉器和它的制作者一样低调。恰恰相反,因为政治关系,一些玉器不但用料考究,造型也非常讲究。如嘉靖皇帝为了显示自己恭谨孝顺,下令琢制一批玉山子,这些玉山子不但用料上乘,而且造型往往模仿著名山川,如浙江的雁荡山、江西的庐山等。
不过,这种讲究又和清宫后来造的派头完全不一样。由于当时皇帝自己的预算有限,所以这些玉山子的雕琢不仅工期很长(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且在形状、颜色上也必须依形取状、因色赋型,不能像清宫后期这样刻意求工。因此从工艺上来看,明玉尽管比不上清玉精美,却自有古朴秀雅之气。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除了陈设用品外,明玉中的佩饰也值得一提。因为明代中前期的佩饰,往往呈扁圆形或者长方柱形,这样的形制到了清代早期仍然沿用,所以如果是一件带佩洞的明代玉器,只要看看他的孔型就能大概判断出年代了。 至于说那些没有留下佩洞的明代玉器该如何判断年代呢?其实也有办法——如果一件玉器上的线条打磨痕迹明显,并且能看出原镶嵌的痕迹,那就证明这件玉器是明的,因为清时玉器是不允许有打磨痕迹的,除非重新打洞或镶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