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裱框中的轴是哪一幅?

夏侯梦雪夏侯梦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轴”,是古画装裱中,对卷轴式装裱形式的统称。这种形式,现在一般叫做“卷轴装”(区别于“折角装”);而现代装裱中“镜片”的名称,则是从西方传入的,原指装裱成镜片状的肖像或其他图片。

所以,说“轴”就是形容它的外形像轴。 至于这个“轴”,到底是哪一幅,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这要看这个“轴”,是在哪个历史发展阶段上被创造出来的。

在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已经在用一种长条形的布料来擦去画卷上的灰尘了(第二幅“观画”)。虽然这种抹布的形状和现在的抹布相差甚远,但无疑已经属于“轴”的范畴了[1]。

不过,这种布只是用来擦拭的,还无法将画作完全展开。到了宋代,人们开始用帛作为包裹画心的材料,而将画作放在帛卷中打开观看[2]。这种以帛做“轴”的装裱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现在用的“轴”,已经是纸制的了。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用绳子把画心吊起来,起到防霉防蛀的作用。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形式之外,还有另一种很少见的“轴”——即现在的博物馆、美术馆里常见的大幅名画,以其作为展览或售卖。这类“轴”,其实已经相当于现在的“镜框”了,只不过在形状和材质上与镜框仍有区别而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