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套人民币怎么有5万?
因为当年解放初期,社会上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所以为了稳定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人民币发行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的纸币、硬币都必须遵守这一原则”,并且规定“新的人民币发行后,旧的人民币即自动收回。” 同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严格的价格管制和货币发行制度。但是后来还是出现了严重的通胀,于是从1952年开始,央行执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力压缩货币发行量,同时在市场流通的钞票开始收回,但此时由于社会上的购买力需求过于旺盛,因此回收的货币被大量囤积起来,市场上依然缺少货币,因此物价水平仍然居高不下。
为此,中央决定实行“计划收购、计划销售”的办法。也就是对农副产品和部分工业品由国家定价,统购统销;其他一切物资都实行计划价格进行交易,不允许自由市场出现高价。通过这种行政手段直接调节供求关系,打击投机倒把行为,遏制通货膨胀。 但这样做带来的问题是市场萎靡,经济发展迟缓。到1958年,国家发行的钞券已经达到447亿元,是建国初期的60多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只增长了3.4倍,居民消费水平反而下降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央经过认真研究,于1958年发布了《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决定》。
与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的情况相比,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的经济形势比十年前稳定了很多,通货膨胀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因此本次发行的人民币,其面值设定比第一套要合理得多。而且这次发行的钞票不再印制5元这样的大额面值,而是以10元为主,减少了假钞出现的几率,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