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币近期会暴涨吗?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作为普通百姓,应该怎样判断纸币的升值潜力呢? 首先要排除币王这种极度稀缺的品种(8050、80100),这些品种的升值取决于它的存世量,因为它们发行的数量本来就很稀少,在流通市场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它们的价格很大程度上由收藏市场决定;其次要排除一些设计十分独特,极具代表性的品种,如8305、8309等,因为这些品种要么由于发行数量极少导致市场价格极高,或者是因为设计极为难看导致人们极不愿意持有,于是在流通市场中也经常能看到这类纸币的身影,这样势必会影响它的购买力;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决定纸币购买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发行量与流通量的多少。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我们通常看它的货币供应量,也就是M0规模(即流通中的现金)。如果一个国家的M0规模增长速度快,我们就说这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大增,反之就叫做紧缩。
接下来我们看看从M0的角度来看第四套人民币的状况如何。 先看一下第四套人民币的发行情况,共发行了14个券别,26枚硬币,其中1角至5角纸币各发行了两版,1元纸币和5元纸币各发行了一版,另外还有两枚铝镁合金币。
再来看一下这26种币的流通情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7年全国法定货币消费量调查报告》,我国居民持有的纸质货币中,纸币占97.6%,硬币仅占2.4%。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钱还是存在于我们的银行存款账户之中,流通领域的货币主要是以金属硬币为主。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除了第二套人民币的纸分币外,其他的钞票都是逐渐增发,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回收,然后再次投放进入市场。这一点和第一套人民币以及第三套人民币完全不同。这意味着虽然每一套人民币的前几枚票券都经历了大幅增值,但是后来的票券的增幅明显要小很多。
从M0的角度来看,第四套人民币整体上涨幅度并不大,甚至部分券别还出现了贬值。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一方面是人们对金钱的观念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人民币的防伪能力和印制技术不断提高,使得假钞难以混迹于真钞之中,人们在收取现金时更加小心谨慎,于是原本正常的收付款行为变得犹疑起来,从而减少了现金的使用率。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自1995年以后,我们国家就开始减少纸钞投放,而增加了硬币的投放,这就意味着在日后的日子里,硬币的发行量将会越来越大。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由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行法定货币,因此不管你说的是“法币”也好,“人民币”也罢,其本质都是一样的—由国家背书的兑换凭证。你手里的钞票无论印刷多么精美,图案怎么更换,其本质都是同样的。因此那些鼓吹某某钞票将会大涨的所谓专家的说法其实是完全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