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铜器有收藏价值吗?
题主想收的应该是“古铜器”,而不是现在的工艺品,因为现在日本的工艺水平其实已经不能和古代相比了(除了人形外);而且如果题主想买的是现代工艺品的话,那么其实买中国的铜器会更划算一些——虽然质量上可能比不上日本的作品,但价格差很多啊! 不过,既然题主问到了铜器,那我就说说对铜器的认知好了。
首先,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冶炼技术了,不过当时用的铜主要是用来做兵器或礼器的材料,所以铸造的青铜器一般都比较厚重。到战国时期,由于铁工具的普及,农具开始用青铜制做了,这时出现了大量的小件青铜器——因为铸铁可以做成任何形状,自然就不必像以前一样用块炼铸造成型了,这样就可以做出很精美的作品了。
汉代之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我国青铜冶铸业达到了一个巅峰,不仅器类繁多,而且制作非常精良。唐代以后,由于铁器更加便宜且使用方便,又加上佛教文化的影响,各种铜制的佛像、菩萨像越来越多,而用青铜铸造的器皿反而少了。 不过即使有了这些认知,我还是觉得很难给“铜器”一个明确的定义……
拿商周时期的铜器来说吧,那时候的青铜叫做“纯青铸金”,就是浇铸而成的,当然也会有陶范铸造的,但是比较少。这种浇铸的方式,是直接把金属熔化后注入预先用泥塑好的模型里,最后成型。
而这样的成型方式有一个缺点:很难控制尺寸,因此商周的铜器往往厚度很大,也很重,据说最小的也要几十斤。这样的制作工艺延续到汉代。 但汉唐以后的铜器,大多数都是锻造成型后再加工的。比如说用失蜡法铸成的佛像,就是用蜡做模版,让铜液进入其中冷却后成型的。而这种方法制成的铜器往往很薄,造型也很灵活。
不过,用失蜡法也有一个缺点:不能铸出凸起的花纹(最多只能留下凹痕),因此就需要另外再给作品上一层釉来显示花纹了。这也是日本人喜欢把铜器上釉的原因——他们不喜欢表面粗糙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