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珠有收藏价值吗?
天珠,被誉为“能驱邪辟邪的宝石”、“能够驱灾避祸的吉祥圣品”,更是“珍贵的天然首饰材料”“人类难得的宝贵文物”。 作为文玩圈里大名鼎鼎的存在,天珠在大众眼中一直很有存在感。那么,如此受欢迎的天珠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关于天珠的来历,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天珠起源于古印度的玛尼石碑。公元前3000多年,印度出现一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宗教,即婆罗门教(又称印度教),教徒们在路上会放置一块石头作为路标,如果路过的人不知道这块石头的用途,就会念经祈祷。久而久之,这些放置在路旁的石头被层层包裹,形成了如今的天珠。
第二种认为:天珠源自于古代的一种“穿珠”工艺。这种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们会用绳子把珠子串起来做成手链、项链等装饰品佩戴。随着工艺的发展,后来出现了用丝线结绳的方法来制作手串,再后来发展为用丝带将两颗珠子系在一起,形成“一”字造型,也就是古代的“穿珠”工艺。而天珠,其实就是人工制造出来的“穿珠”工艺品。 无论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可以肯定的是,古人很早就知道使用天珠了。据考古发现,在我国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遗址中的古墓里,就有过关于天珠的记载,天珠起源的时间至少不晚于西汉时期。
到了公元7世纪,吐蕃国攻占了西域地区后,天珠传入我国西藏。据《旧唐书·西域传》和《新唐书·西蕃传》记载,唐朝的西域都护府曾进献过“赤珠”给皇帝,而赤珠就是天珠。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所撰写的《酉阳杂俎》也提到过天珠,书中记述的“拔汗那国贡异珠”,这个异珠指的就是天珠。至少在唐朝时,天珠已经在我国本土广为流传了。
到了元朝时,蒙古军队多次征战,让天珠又火了一把。据说因为蒙古人信奉的萨满教中有“天珠可使主人延年益寿,消灾祛病”的说法,所以天珠受到了很多蒙古族贵族和民众的喜爱,纷纷将天珠用来佩戴或供奉。 元明清时,天珠大多被称为“佛珠”,并且一直备受佛教僧侣和信众的喜爱与追捧。如今,我们到寺庙里常常能看到人们手里拿着的佛珠。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人们常说的“佛珠”,实际上指的是“念佛珠”,是僧人用来计数念佛用的工具,通常由108颗菩提籽或佛眼草编织而成。而天珠则是一种古老的饰品材料,二者没有什么关系。 但为什么天珠会和佛珠扯上关系呢?这主要是因为清末民初,国外佛教信徒不断到中国求取经卷、佛器和佛教用品,导致许多原本只在寺院里才有的物品流入民间。同时由于外国僧人经常来到北京法源寺拜访,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念珠供僧人或是信众们礼佛时佩戴,这种念珠俗称“汉地风格的念珠”。
由于汉地风格的念珠与天珠的外形都很相似,而且数量又极少,因此人们常将这两种珠子混为一谈,并称之为“佛珠”。 其实,天珠和佛珠各有各的用途,且存在的时间也有差池。但不管如何,它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