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两块钱的人民币吗?

牟泓宇牟泓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前确实有面值2元的人民币,而且这个面额的人民币曾经出现过短缺,导致市场上面出现了假两元的纸币。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颁布了《华北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章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所属支行、分支机构根据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可以制定发行货币。在解放区就发行过两种面值的人民币,一种是500元,还有一种就是2元。因为当时金圆券的发行量非常混乱,所以500元和2元纸币的发行量都很少,只在大城市中发行,而且禁止自由流通。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委托中央银行代发货币。1949年至1953年期间,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分工并不明显,物资紧缺,但需求又不太强烈,所以货币的需求也不高。虽然这期间发行的纸币量已经超过了旧中国发行的所有纸币之和,但是通货膨胀的水平并不高。从1950年到1953年间,国内物价总体水平上涨67%,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人均GDP为268美元;而同期美国人均GDP为2505美元,日本人均GDP为1274美元。当时的通货膨胀是结构型的,主要是由收购物资价格上涨造成的。

1953年以后,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全面展开。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对资金的需求也大幅增长。为了适应这种需要,1953年8月,政务院(国务院的前身)发布了《关于管理钞票和金银的规定》,决定恢复人民币的现金地位,不再以粮食等实物形式发放工资。从此,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合法货币。同时,为了适应外贸出口需要,还印制了1000元、500元和100元人民币。这些新钞的面额较大,当时我国外汇缺口很大,需要大量出口商品来换汇,而这些大面额人民币就是用来支付进口设备、原材料和劳务费的。不过,这些大额纸币在当时并不多,1000元票面仅仅印发2000张,500元票面的则更少,仅1200张。正因为如此,这些大额纸币在流通中极为珍贵,人们也格外珍惜,使用起来非常小心谨慎。

到了60年代,国家财政收入中除了税收以外,还包括利润、信贷和工农业产品定购等多种渠道。国家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主要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尽管此时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际上出现严重的通胀,一些国家纷纷放弃货币兑换,采用浮动汇率制。在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对必需品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补贴巨大,对重工业优先发展带来的消费品供给不足也要负担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