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多久发行?
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邮电部根据华北行政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华北人民银行纸币发放办法》的规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始印制人民币,即第一期的人民币(见图)。这比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要早半年多,而且当时并没有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所以严格来说,这套货币是“华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行的,而非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但这套货币上标明的单位都是“元”,且与后来的人民币一直使用至1950年末的流通钞券相同,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人民币”。
为了便于识别和计算,这套币中分五等,每等四式。 其中面值分别为:中圆(205元)、中圆(310元)、圆(625元)、半圆(310元)、角(73.5元)、丁字(41.5元);券别主要有纸币、伪币、铜圆(当十文)、铅圆(当五十文)及镍币(50元)。 这些币值的单位都是以“元”计价的,这与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单位一致,这是不是偶然的呢?其实不然——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方案最初是确定在1948年底制定的,只不过因为一些特殊情况直到1949年才发行。 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量,除了那些被烧毁或流失的海量品外,现存的不过万余枚,极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