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什么有毛和分?
在人民币中,元等于10角,角等于10分,分等于10厘(旧币);元、角、分都是硬币的货币单位。 而在古代,中国的货币单位为“文”或“钱”,一个“文”相当于十个“钱”。如一文钱等于十枚铜钱,一锭元宝等于一百个铜钱;一两白银等于一千个铜钱。
在明代,由于白银的大量使用,便以银两为单位进行计量了,一个银两等于10钱,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等于10两黄金或者1000文铜钱。 到了清代,朝廷为了限制白银外流,颁布了银本位制度,规定1两白银=1000文铜钱,同时也规定了2.5两白银=1两黄金,但是当时人们已经习惯把金锭用重量单位来表示了,因此这个等式并不常用,而1两白银=1000文铜钱的等式则广泛流传。 后来到了民国初期,我国开始铸造银元了,因为银元的面值一般是十文、五文、二文、半文这种,不便于流通,于是又引入了“分”这个单位,规定200文银元=1两白银。
同时为了方便记账,还引进了“毫”这个单位,1千文银元=1两白银+1毫黄金。 后来国民党政府继续沿用这套体系,并统一了货币单位,规定1元国民政府货币等于1盎司白银。
建国后,我们把人民币定为国家法定货币,并在1953年进行了首次人民币汇率调整,1美元兑换4元人民币(含外汇券),此时我们参照的是金平价体系,即1千克黄金=7.3英镑=9.84美元,1盎司白银=28美元。
此后美元对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就固定在这里。随着国际金价波动,我国的汇率政策也进行调整,不过总体变动不大。 而老百姓最熟悉的汇率调整应该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克林顿总统将美元对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76日元大幅度下跌至1美元兑105日元的壮举,那次汇率的暴跌,使得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