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潜影原理?

邓荣榕邓荣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潜影”不是个科学的术语,应该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形容的是一种现象:用某种工具(比如验钞机)检查钞票的时候,虽然看不见任何明显的图形痕迹,但是机器还是发现了这些钞票并报警了。这种现象的物理学名称是“不可见的激光全息图像记录效应”或简称“全息效应”;而因为其需要的检测对象都是纸币这种透明物体且难以复制,所以也常被称作“货币全象编码”或者“货币全息码”。 简单地说吧:

1. 把要加密的资金通过特定的装置分成许多部分并用一个永久的密码分别来标记每份资金;

2. 把各个部分混合在一起,形成不能重复分配的一堆序列号;

3. 对这一堆序列号进行某种加密,以形成可以存放于一处的货币全象码;

4. 用机器可读的方式(如二维码、RFID标签等)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5. 需要使用时,再把相应的信息和解密密钥一起输入解密设备,最终还原成原始的明码。 而所谓的“人民币防伪标识”就是指这套系统加解密密钥。 我国自2009年推出新版人民币以来,一直在研究更先进的防伪和防复印技术。从早期的荧光防伪到磁性油墨、安全线、缩微文字、盲文等,再到目前的隐形面额数字、胶印对印图案、光变镂空开窗式二维码等,可谓花样百出。尤其是最新的5版币中引入了复杂的微雕和光刻防伪技术,使造假者很难通过普通方法获取新币的种子文件从而制作伪钞。

当然,再精细的防伪措施也会有人想到对策。比如以前的人造钞票纸假币,就是用很特殊的照相法将假币的二维图像录制在一张白纸上,制成与真钞无异的印刷品。但这种方法制出的假币只能仿冒表面图案,无法还原出纸币的隐形面额数字及各种防伪标识。不过随着最近几年的手机芯片技术和软件算法的飞速发展,这种情况正在慢慢得到改善,有朝一日恐怕是无法阻挡的趋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