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醴陵窑三多纹碗?

徐梨红徐梨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一只民国时期江西乐平、贵溪一带(即旧属饶州)的青白瓷碗,非醴陵窑口。所谓“三多”,应是“多子、多福、多寿”之意。此类瓷器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较为常见。 此碗敞口,浅弧腹,下承圈足。内外壁及底均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色泽淡雅。外壁近口沿处饰一道连珠纹,其内彩绘祥云缭绕中的福、禄、寿三星图像。星神形象较为夸张,披发,着古装,臂挂香炉,手捧着书卷或如意,姿态各异。其间衬以花卉、灵芝等纹饰。整幅画面用笔细腻、工整。

旧社会,中国大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生活贫困,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很低。因而“多子”“多福”便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而“长寿”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客观的人类寿命评价标准。“福禄寿”题材的民间绘画和器物装饰,在旧社会十分普遍,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仍然较常见。不过,这种题材的瓷器在宋代之后就不太流行了。这是因为宋元明清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文主义的表达。反映在人像瓷器上,就是人物更为写实,且更有个性特征。像这件瓷器上的寿星,下巴长而舒展,额头上皱纹深而密,双眼微闭,显得和蔼慈祥;而另一件民国时期的青花寿星瓷板,则将老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庞轮廓清晰分明,嘴角两边深深的鱼尾纹似乎昭示着老人的智慧与沧桑。这些细节上的变化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