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多印是错币吗?
我们一般说“通货膨胀”,但是其实它的定义指的是:在货币流通的范围内,整个社会的物资总量没有增加,但由于货币平均流转的速度加快(货币供应增长),导致购买力上升,资金的成本下降。也就是说,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但所有的商品的价值总和并没有增加;或者换句话说,本来100块钱能买10斤大米,现在只能买到9斤了。 而你说的这种情况显然不属于通货膨胀:我国的经济体系并非货币过剩,相反,一直存在着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已经接近0,而存款准备金率也处于较高水平,银行信贷资金也很紧张;而且我国的外汇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广义货币M2的增长基本上与GDP增长保持同步,甚至还略低,说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叫做“钱紧”,或者是“钱荒”。原因也不难理解,之前几年过度发行货币,很多企业都拿钱去炒楼了,而不是用来搞生产,结果楼市被政府成功调控后,钱回不来,就都挤在银行里了。 这种“钱紧”的状态对于民众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资金成本太高了,融资太困难。但是对于央行而言,这恰恰是它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只有市场缺钱,央行才能以极低的利率提供贷款,这种优势在于它可以无限制地扩张资产负债表。
当然,最后这些钱还是会流到居民手中,只不过要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价格上涨过程罢了。 现在很多人批评央行发行央票,这个做法是很愚蠢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是独立运行的,央妈不能为了救财政就自己把自己捆死。如果以后财政真的出现债务危机,那么首先就应该考虑增税或缩减财政支出,而不是靠央行印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