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初心是什么意思?

娄地地娄地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初心”二字在现代汉语里是耳熟能详的词语,它指的是做一件事情最初的心愿、初衷。 而在古代,人们说“初心”这个词的时候,含义没那么单纯。 “初心”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晋名士王嘉的《维摩经注》中:

于是舍利弗言:“世尊!如我今者,名为舍利弗,少闻多睡,而未有智慧。世尊!以是故,我先世不造五逆,无重恶业;亦无谤佛,毁禁戒故,得智慧耳。所以然者,少闻多睡,而未有智慧,以是故,我愿得智慧耳。非以无明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回答说:“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人先不作五逆重罪,无三毒烦恼,闻佛正法,则生实智慧。若作五逆罪,有三毒烦恼,虽闻佛道,不生实智。犹如有人入水,先无破器,则能沐浴,其水净洁;若先破器,不能洗浴,水亦浑浊。又如有人先无贼心,入舍偷物,其物自成;若有贼心,入舍盗物,物即不成。何以故?由彼人有盗心故,所获之物不得真实利。”“舍利弗!当知是人,亦复如是,因有盗心,贪着财物,不能成办如来智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九十九》)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在学佛之初既没有作过大的恶事,也没有诽谤佛法,而是虔诚听闻并信仰佛法的话,那么他就会获得智慧。反之,若一个人作了较大的恶事,对佛法也有怨恨之心的话,虽然他同样聆听了佛法,但最终也不会获得智慧。就好像有的人去洗澡,由于事先没有打破盘子(比喻以前作过大恶),最后也能清洗得干干净净;而如果这个人去洗澡之前打破了盘子,那洗得再干净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本来就没有污垢啊。又好像有的人去偷东西,如果没有做贼心,即便进屋偷东西,也会因为惭愧而最终盗不成就;如果有做贼心,即便是听佛祖讲了法,最终也不一定能得到智慧。为什么?因为有了做贼心,就失去了获得智慧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学佛的初衷是纯洁的、没有任何瑕疵的话,他最后也就不会离佛太远。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初心原本就是黑暗的、带着许多瑕疵的话,那他就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智慧。 为什么一开始要把“初心”解释得这么复杂呢?是因为我们很多人把这个词理解错了。很多人以为“初心”就是自己最初的一个心愿,然后朝着这个心愿不断地努力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初心”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佛经里的“初心”可不是这么简单。

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最初的心都是纯净无暇的(比如刚刚出生的婴儿),但是由于后天的种种因缘,我们的本心逐渐被遮蔽了。也就是说,我们最初并没有带任何瑕疵的决心想要做一件事——这就像太阳初升时露出的那一丁点光辉,那是绝无可能染污的。能够使太阳重新显露的光辉(智慧)也是绝对纯洁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