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什么柱的书法家?
“文墨春秋”是作者对傅大立先生书法作品的评价。 大立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楷书、行书和草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楷书端正隽丽;行书潇洒灵动;草书酣畅淋漓,尤以其草书见长。
我与他认识于1984年,那时候他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我是沈阳市青年书协主席,我们之间交流较多。记得他每次见到我都喜欢聊王羲之的字多美啊!颜真卿的字多大气等等这些古代经典法帖。他也很喜欢晋唐小楷比如《乐毅论》、《黄庭经》等,经常临写,写得非常精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人们思想还很保守,社会上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正浓。那个时候他任职省书协,经常组织各种展览,鼓励青年书法家创作,同时他还经常亲自撰写评论文章指导青年书法家。
我记得有一次他去北京开会,在火车上偶遇辽宁籍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于是二人聊了起来。大立先生说:"现在年轻人都不练楷书和草书了,只喜欢行草,这样不好,应该把传统的东西留下来传给后人。"刘先生很赞同地说:"是啊,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行草,这行草写的都是简化字,笔画都连起来了,看起来蛮有意思,但这不行,汉字要写规范。你们东北有个人叫傅大立他是专门写楷书的,写得很好,你们可以学习他的楷书。"
后来,我和几位朋友成立了一个书画研究会,大立先生得知后非常高兴,特意给我们写了一幅字以示鼓励。那幅字是他手写的一副中堂,字写道:"艺无止境,取法乎上,学古师今,弘扬文化"。这幅字我一直保存在家里,至今已三十余年。 这幅字的大意是提醒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是没有终点的,我们要一直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取法是要学会向上看齐,要多学习古典法帖,多向古人学习。学古是为了师古,要传承中国文化。最后一句意思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今年正月,我与几位朋友在沈阳举办“百花迎春——2023书画春节联欢会”,大立先生得知消息后,特地为本次活动书写了两幅字,表达了他对青年书法家们诚挚的祝福。一幅是行书七言诗《咏梅》:“不慕繁花不叹秋,冰肌玉骨笑回眸,红尘自有痴情人,一往情深为所求。”——这是一首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高洁品格的诗篇;另一幅是楷书“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和光同尘”语出《晋书·宣帝纪论》:“如昭陵六骏之铭,文皇(李世民)自制赞序,辞旨典雅,殆无复过。其‘含英未吐’之称‘和光’, ‘偃卧何安’之评‘同尘',诚足为万世楷模。”“与时舒卷”一词出自《晋书·宣帝纪论》,文中说:“若乃应期而发,轻举猛进,则神农尚惜百耘之功,而大禹徒悲万里之行。岂知‘与时舒卷’,‘含章未曜’者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劝诫年轻人要学会与主流社会融合,在适当时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不要过分张扬。
这两句话表达了先生希望下一代能接棒文化传承大任,同时告诫他们要在低调中积蓄力量、在融合中实现价值。 我与傅大立先生相识相知已经35年了,他对我就像对待亲弟弟一样,多次对我进行鼓励和指点。2008年的冬天,在北京参加完一个书展后,我们在一起聊起了人生。他告诉我,人一旦进入了中年时期,就要有意识地开始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厚重文化的民族,这个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