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起光起荧区别?

明柯辰明柯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句行内话,“种是基础,水头是外在表现形式” 这里可以引申一下,底就是底色,净度(是否干净),荧光和起光都是水头的表现形式。 很多初级玩家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经常将其混淆在一起。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 起光与荧光是有一定关联的,起光的宝石必定含有荧光,但含有荧光的不定就有起光。起光是判断一颗宝石是否具有高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起光是指宝石表面所反射的光线如同镜面一样明亮、闪耀。在反射光线的过程中,它不会损耗掉能量,所有的光芒都能被原原本本传递出来并重新聚集到人们的眼中。所以肉眼观察的时候,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亮,有灵动的光泽。 天然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是,这些宝石中都含有一小片一小片平行排列的晶体,当光线照射进入宝石时,会被这些小薄片依次分解开来形成漫反射,我们的眼睛就产生了不断变幻的闪耀效果。

而荧光呢,是一种有机现象。它是因为宝石中吸附了某种染料,或宝石本身具有化学活性而引发的反应形成的。比如,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浮在清水上的树叶会有很明显的荧光;而在一些高档的宝石中,由于加入了人工的染色剂使它带有荧光的效果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并不是所有带荧光的宝石都具有起光的效果。只有那些同时具备平行排列的小晶体的宝石才会产生起光的现象。否则的话,尽管也会有荧光产生,但我们肉眼观察时,只会看到呆板而无灵的反光。 当然,有些特殊情况下,即使不具备平行排列的小晶体,某些宝石也能够出现起光的现象。这种情况是比较特例的,可遇不可求。

不过,如果发现了自己手中的宝贝出现了这种特例,那可就价值陡增了。

蓬琳旭蓬琳旭优质答主

其实起荧光也是起光,主要是因为语言的逐渐细化演化而来。起光是一种广义的说法,任何翡翠的透明度或者光泽度表现出来接近玻璃感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起光。而随着翡翠的流行和人们对翡翠认识的加深,人们对透明度的叫法开始有了细分。如果透明度一般(或者本身颜色就比较深),但看上去仍然有玻璃感,我们称之为“起光”;如果透明度比较好,看上去非常滋润,有丝绸般的朦胧感,通常称之为“起荧”。所以其实本质并无不同,只是表现的状态略有不同。

“起光”其实是一种光学现象,在学理上就是光的全反射。在形成翡翠的原生矿床过程中,由于地表的重力和应力作用,加上翡翠质地致密坚硬,使得翡翠中产生了一些难于破碎的解理和裂隙。而当翡翠开采出来后进行切割和打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的裂纹和解理出现。当翡翠内部的“窗”和外部的表面光泽都比较绿比较透时,在“窗”的外部边缘部位,或者裂理和解理的部位,光在这些部位的翡翠内部产生全反射或者多次反射,形成绿闪闪或者透光度非常好的透绿色,也就是所谓的“起光”。

通俗地说,就是翡翠有一块区域特别绿特别透,这块区域可能是与颜色较深的地方有天然的分界,也可能是内部有裂纹和解理。这块区域的绿色和透亮程度可能超过整个翡翠的平均颜色和透明度,使得这块区域绿中带亮(玻璃感),就是所谓的“起光”,这种起光在强光灯下观察非常清楚。

“荧光”其实也是在起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般来说,翡翠在强光灯(甚至手电筒)照射下,呈现通透透明的绿色,这种玻璃般的光泽被称为起光。如果在自然光下观察,仍然有一定通透透明的玻璃感,被称为“一般起光”。

而当一块翡翠在强光灯下观察非常通透,甚至半透明,而且在自然光下绿色仍然比较绿,通透透明度比较高(虽然比不上强光灯下观察),表面如丝绸般润滑,被称为“起荧光”或者“起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