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什么蔚?
王羲之王献之的孙子,王家子孙在魏晋南北朝时虽然有名有权,但是到了隋唐时候开始没落,到了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王氏子孙靠给皇帝抄书来谋生,被赐姓“赵”。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可以说冠绝当代,后人评价他的书法是“古今独步”“天下无双”。他写的字,现在都称为王羲之体或兰亭体。 除了王羲之之外,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是大书法家。父子两人并称“二王”。他们的字被称为“王字”、“二王字”等。
因为王羲之字写的好,所以南朝宋武帝刘裕想让他的孙子和刘骏做自己的继承人,就命令王羲之把意思写成毛笔字写在帛上,这就是著名的《宣示表》。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笔法诀》中称赞这部作品说:“此书兼著隶意,所谓‘含文雅于翰墨之中’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篇作品中夹杂着篆书的笔意,体现了文学素养和书法艺术相统一的美。
后来,这个作品传到宋代,宋徽宗赵佶十分喜欢,就把它收入自己编纂的《宣和书画谱·法帖》中。这本书收录了唐代著名书家欧阳询创作的作品,还有三国时代魏国的钟繇楷书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当世第一。 元代文人倪瓒认为这个作品有“神仙清虚之志”,并且说:“余尝以字比之,可方《兰亭序》;又以其性情言之,殆如《道情》。”
这里所说的《道情》,是指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写了隐逸之士超脱凡尘、与世无争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潇洒脱俗的情趣。这正和王羲之的字所体现出的气质相同,可见倪瓒评价之高。 如今,《宣示表》真迹已经不在世间流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后人根据真迹临摹的作品。但不管怎么样,这本是一件影响极为深远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