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家很多?
这主要跟时代有关系,晋代时大家还没有养成像唐代以后那种“法度至严”的观念(不是说唐人不如晋人书法好,而是说晋人并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法度”),所以出现了很多“风格怪异”的书法家,如王献之、王羲之少时之书,如李斯、曹喜、钟繇等人的书,都很有个性,很“怪异”——其实,如果站在今天的时间轴上看待他们的书作,谁“怪异”谁“不怪”也就不好说了(笑)。
至于魏碑,那更是“风格怪异”到极点(在汉唐之上再加上一个宋元,那是更加奇形怪状了……)不过,古人是有古人的审美趣向的——在汉代人们喜欢结体扁平的隶书,到了魏碑时期,人们开始青睐方笔楷书(当然,这种转变是逐步完成的);另外,古人作书并不是像我们这样一字一字的写,他们往往是行草书,因此字与字之间留空很大,而小字楷书却是字字清楚,这种写法也是古人和我们今天不太一样的。
晋代之所以出现很多“风格怪异”的书家还有一个原因——西晋时太学里教的是古隶,这种字体书写起来是非常难看的(和东汉时期的隶书相比)。晋武帝曾经因为看到大臣司马炎写的古隶而感到不满,就说你写得太差啦!于是乎司马炎就改学了锺繇的楷书,结果越学越丑,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鸟书”,也就是后来的“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