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书法家的多吗?
19世纪晚期,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的书法造诣是值得肯定的,与同时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郑孝胥并称为“清末四大家”。 个人最喜欢的是他晚年所书《书目》一卷,此作书于甲寅年(1904),时年六十九岁。通篇字写得从容不迫且清劲秀逸,行笔流畅,绝无颠狂之感。点画间皆有意态,如“子”字下部笔画略细,“列”字顶部笔画略细,又因行书笔画多有连笔,更使整幅作品显得疏朗有致而气韵流动。
另外其《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和《七绝诗三首》也写得非常好。前作笔势圆润遒丽,结体宽博舒展;后作则笔法精妙,笔势纵横洒脱而又谨慎得体。 当然,张之洞的碑版书作也有很多,如著名的《三希堂法帖》便由他主持编纂。这部汇集了魏晋以来著名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等25位书法家34种墨宝的法帖是由乾隆皇帝命翰林院编选集帖而成。最初只刻石珍藏于宫中,咸丰帝命人将原帖拓印赐给几位大臣,此为拓本,传世稀少。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由张之洞负责以原帖为基础重新翻刻,是为“三希堂石渠本”。此本流传较广,为后人学习书画的重要资料。 张之洞的书法除了以上外,还有题词、扇面、对联等各种体裁,而最特别的要属他为洋人写的各种外文书信和题识。
如他为英国人李卓然书的一封长一点的解答书信就写得雍容大度且不失亲切。为德国友人展海鹏题《论语·卫灵公》则笔法稍见草率,或许是因为朋友特意要求书写汉隶的缘故,所以结体谨严而又巧媚。 而他为美国人毕德格尔书写的书信则尽显行书功力,行笔自然流转,毫无刻意做作之处。 总体而言,张之洞的书法风格是中正平和且略显甜熟。这在近代书法家群中是比较独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