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陈什么展?
这是1956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在这个展览上,涌现了许多后来的书法大家,比如林散之、沙孟海、赵朴初等。这个展览上的优秀作者,被戏称为“展览三老”(另两位是胡问遂、张彦)。这三位里面,张彦后来居上,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体——行草——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外两个人,则是后来现代书法的重要代表。 在这次展览上,有一位作者的书法作品,受到观者如潮的关注。这个人就是生于1896年的浙江永嘉人——叶一苇。
叶一苇当时任职于国家文物局,是一位职业收藏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行书入展作品《题画诗二首》,在当时引起轰动。因为这幅作品前前后后共得到了2315份好评,而参加这次展览的作品总计4000余件。
叶一苇的这个成绩,是此次展览最高的。因此被人称为“最佳”。 不过,最受人惊奇的,还是叶一苇作品中那个独特的“展”字。因为这个“展”字,跟现在的简体字完全不同! 叶一苇的这个“展”字,是典型的繁体字“展”。而到了现在,这个字已经彻底简化了。
那么,叶一苇为何能写得如此奇特的汉字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他那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了。 叶一苇出生在浙江温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名叫叶为佩,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擅长书画,并且工于诗文。但是很不幸,叶为佩的一生几乎都在困顿中度日。
叶为一微跟随父亲辗转多地求学,最后来到杭州,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抗战爆发后,他又来到了昆明,继续在艺专学习。 不过,叶一苇并没有完全继承父亲的艺术才华,他在艺术上最大的贡献,或许在于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
抗战胜利后,叶一苇回到上海,任职于上海美术公司。他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并无固定收入,生活一直比较困顿。为了生计,叶一苇曾先后从事过多份工作:报社编辑、图书馆管理员乃至中学教员……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他终于时来运转。叶一韦应国家文物局之聘,进入中央美院担任教授。这一年他已经49岁,可以说是迟到的“苦尽甘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