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币哪一种最值得收藏?
我国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纸钞中,第一当然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了(现在只能叫“人民币”了)。这些钞票上凝结着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史,是一幅幅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社会风情画。特别是一些钞票上的错误,不仅是金融史上的趣闻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建设初期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程——因为很多错误都是有关部门领导或者个人提出的,结果就被印到了钞票上。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发行到1953年停止流通,共发行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其发行量及流通的时间均不是很长,所以保存完好的相当多,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多种套装的出售。但它的面额比较大,一般的藏友可能不愿投入过多精力来收集。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于1955年,收回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银行的发行权,并使人民币成了中国的法定货币。这套币一共发了3套,其中1955年版和1960年版各有6枚硬币;1971年的第三套人民币没有印制硬币。这3套币按发行数量多少为序分别是: 1955年版分3个面值,1分、2分和5分的硬通货(当时与美元挂钩,每边各5份),以及1角、2角和5角的铜合金币。这一版币的版式较少,比较简单,有的只有几格花纹,现在比较齐全的一整套售价也不贵。不过5分的票券由于发行量最大,价格最便宜。 1960年版只发行了1角和2角两种铜合金币,以及若干套装。这种版的1角币有3种花纹,比较特殊,目前市场价格较高。
第三套人民币在1962年发行,这是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并快速发展而发行的。它取消了第一套的“边字”,增加了“字轨”,以便区分不同省份铸币厂所产钞票。这套币总共是6个面值:1角、2角、5角、1元、2元和5元。为了适应外贸需要,还发行过两串人民币——2元(第四套人民币已收回)和50元。这串人民币由两位著名书法家题写了字样,很是别致。 除了以上介绍的纸币外,还有很多已经退市的钞票也很有收藏价值。比如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钞票(包括“法币”“关金券”等),有些也有不错的欣赏价值。还有我国早期发行的银元,如民国二年(1913年)发行的“袁大头”,以及后来的“孙小头”等等,这些银元的图案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对于喜欢钱币收藏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