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画线画不直?

翁瑷美翁瑷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看一幅画的眼光,通常是“沿对角线方向”看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粗糙的统计概念),这个结论或许有失偏颇,却也能反映一些情况; 当我们面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时候,最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哪些部分呢?是前景吗?是近景吗?还是中景或者远景?其实也不尽然,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 先让被试者看一张彩色的图案(如下图),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结果大部分的人都是首先看到垂直于画面中心的那条对角线上的花纹,其次是靠近观察者的那两条边上的线条或图形。最后才看到远处的图形。 这个实验证明了——人对画面的第一视线落点,主要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 ①距离因素 ②面积因素 ③饱和因素 ④对比度因素 其中前两个因素是相对主观的,后两个因素则是客观的。

如果将绘画作品等比例缩小,缩小到足够远离我们的眼睛,并且没有经过任何特殊处理的话,那么,人们的第一视线落点也将会沿着这条对角线。 但问题是,中国人的审美历来以整体观为主,追求“意在笔先”“墨分五色”,这样自然在绘制时就会更多地考虑到整个画面的疏密、虚实关系,而不会像上面那个彩色图案那样每个部分都做到绝对均匀。因为,中国画的“形”不是从自然物体中直接获取的,而是通过主观处理后的再创造,所以,“曲线”就自然成为了一种表达美的方式。而且,这种曲线的变化,也是符合上述实验中所描述的四要素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古代绘画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曲线”,是有其科学的道理的。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这样刻画,就连民间的画家也是这样描绘的,比如明清年间的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沈周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虽然在技法上受过专业的训练,但画风却是以“自出新意”——用墨色浓淡划分画面层次,并用“秀润”的字画点缀其间,形成黑、灰、亮三色块相互穿插的画面效果。而这种效果的最大特点,也就是最能引起人们视觉注意的,同样也是那条沿着对角线的弯曲轨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