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写字写在哪里?
古代的书房,和现在不一样,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写文章、画画的地方。书房里布置也很简单——桌子、椅子、架子(放书)就差不多了。古人书房里的主要陈设叫琴棋书画四事,现代文人的书房里一般只有书桌书架和台灯,不过有的人会在书房里摆上盆景或者鱼缸,还有的人喜欢在书房里挂字画。 古人没有书房这个概念,但是他们有自己单独的写作读书的房间。这个房间一般叫“书屋”,比如“烟霞散锦”“秋水轩”“藕香榭”等等,说明这个屋子到处弥漫着书香,充满了文人雅客的诗情画意。 古代的屋子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书斋”一词在宋代时指“小书房”的意思,明末的《鲁班营造正式》中则说是“单扇门内之屋”。可见在古代一间屋子,只要有个书房的样子,面积都不算太大。
古人没有铅笔、橡皮擦、原子笔,所以书写工具更简单,笔杆、墨盒、砚台就可以了,当然还有纸张。至于写在什么地方,那就要看是什么人了。 一般的文人学士,家里都会有专门写毛笔字的案头——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他们写的字一般都挂在墙上或者放在抽屉里。有些文人还会特意买好一点的宣纸铺在家里,这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写。 一些达官贵人,比如皇上和皇亲国戚,他们的书房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要随时展示皇帝圣威,并且让大臣们欣赏,这些字就必须贴在墙上的木板上,而且要用黄色绫绢做成卷轴,以显示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