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画是什么画?
“中国近代画家”这个划分时间进度的提法是有问题的,因为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原始社会就有原始的岩绘和陶绘作为绘画艺术的形态,但那个时代并没有“艺术家”的概念。所谓“中国近代画家”这一概念本身就含混不清。我们只能在“现代性”的范畴里来谈论中国的“现代绘画”或“当代艺术”的发展。
19世纪中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西碰撞”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在文化领域,这种撞击首先体现在以“西学为用”为主要取向的“戊戌变法”所倡导的新式教育制度和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废除上;其次是思想领域的“维新”“革命”等思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对中华民族生存状态的影响;再就是伴随着民族危机加深而在艺术领域内出现的“美术改良”“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等等,无论是学校体制还是思想意识形态抑或是艺术实践的方式,无不受到西方现代化的影响。
如果说20世纪初以来中国经历的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期”(费孝通语)的话,那么在这个“转”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艺术。它们或者是从外物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和理念涌入并影响着中国本土的生态,或者是在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性和后现代化因素之后的中国现代艺术家所进行的后现代探索。
无论是外物的涌入还是本土的后现代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建立在西方现代性的基础之上并在西学的语境里得到解释的。我们可以把产生在这种背景下的中国现代艺术统称为“现代派”(modernist)艺术——虽然这种称谓并非出自这些艺术家之手。当我们谈到中国的现代艺术时,通常就是指的这些由西方现代性所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和理念。 当然,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如何界定“现代派”艺术的边界问题,即什么是“现代派”艺术。我这里想指出的是,所谓的“现代派”艺术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的现代性和后现代化的艺术样式,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止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开放系统。
对于中国的现代艺术来说,无论是“舶来的”还是“自生的”都具有一种“现代派”艺术的特点,即是在西方现代性或后现代化语境下对中国传统及其价值理念的冲击与解构,以及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努力。我们把这一进程称之为“现代性”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