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酒杯是什么年代的?
说起酒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鸡尾酒”和“红酒杯”,然而在中国古代,人们喝的是“白酒”;至于饮酒用的器具,除了酒杯之外还有“盏”“杯”等,不过最普遍的酒器却是“碗”“盂”等。 1975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战国曾侯乙墓中,考古队员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青铜酒杯。 这件酒杯高8厘米,口径3.6厘米,重43克,呈椭圆形,有柄且饰纹复杂优美。 另外,在陕西咸阳西汉景帝刘启母窦太后墓中,也发现了同样造型的青铜酒杯,只是体积略小。 这些青铜酒杯的材质、造型、装饰风格一致,应属同一时期的器具,其制作方法也是一样的——先用模具做出酒杯的外壁,再进行打磨、抛光,最后由人工镶嵌上红铜制成的花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饮酒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宋朝,人们更偏爱“浅斟低酌”,此时出现了一种用于饮茶的小器皿——“盏”。 《茶经》中有这样的描述:“盏,茶色白,宜黑盏。” 可见,宋代饮茶是使用黑盏的。 宋人还喜欢在盏的外壁刻字,或诗或文,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如今在宋代瓷窑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装饰风格的瓷器。比如2019年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只此青绿——青花瓷的发掘与传承展”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