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生产陶瓷狮子?
我是在意大利学习设计的,对陶瓷艺术有一些感兴趣。 说到中国的陶瓷,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瓷器”,其实“瓷”和“陶”是两个不同的类属,从工艺上区分,“瓷”是指以高岭土为原料,经过13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无机材料;而“陶”则是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为原料,经800-900℃温度烧制而成的有机材料。 由于我国南方低地盛产高岭土,又因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进口的高岭土与本土的泥土混合烧制出了精良的白瓷,因此宋代开始白瓷就代表着我国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白瓷外表光滑,色泽温润如玉,器型优美,胎骨细腻且坚硬,不易磨损和划伤,是当时外国王室和贵族青睐的中国特产之一。
到了元代,出现了青花瓷,这种在陶瓷表面绘制纹饰而后烘烤上色(即今之“烧彩”法)的新技术,使磁器装饰技法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力,也使得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明代中后期,随着景德镇成为官办御窑厂的所在地,青花瓷成为了宫廷用瓷的主要品种,其色彩艳丽、耐腐蚀、易清洗及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受到了皇室的钟爱。不过,此时西方已经出现了彩色玻璃画和珐琅制品,所以在出口欧洲的磁器中,依然是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白瓷和青花瓷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单色釉瓷、五彩瓷、粉彩瓷等诸多优质品种,只是这些陶瓷并不适合长途运输。 说到这里,应该可以解答题主提出的问题了——我国的陶瓷狮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代。不过,当时出现的“陶瓷狮子”并不是现在这样的造型,而是如下面的图片这样:
从明代晚期开始,一些民间手工业者已经开始尝试将青花花纹和狮子雕塑结合起来,在盘碗碟盆中饰以狮纹图案。等到明末清初之际,这种技术在宫中御窑厂工匠手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并形成了皇家专属的使用制度。据载,清代皇帝每年都要派人至慈宁宫取一只新做的青花海水江崖纹坛子给太后贺寿,而这正是用仿生制作工艺制作的陶瓷狮子。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明代已经出现陶瓷狮子了,但这里的“狮”字发音shī时,指的其实是狮子雕像。而发音sì时的“狮”则表示“狮子形动物”,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狮子头”或“狮头”。另外,在汉语中除了“狮”外,还表示狮子造型的物件的词汇还有“狻猊”(suān ní)、“狻猊座”以及“海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