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有什么?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绚烂的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但又超越了物质的界限而升华成了精神层面的东西 因而有人说过,世界上一切文化都是物质文明的结晶。这个观点正确吗?显然不对,因为精神领域的东西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是可以超越物质限制而长久存在的。
于是我们有必要区分一下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范畴。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和技能,包括:
(一)口头传说和表达;
(二)表演艺术;
(三)社会规范;
(四)传统知识,包括医学和药学;
(五)实用技能。 而“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以包含在“文物”的定义中,即被人类加工过的或者人类活动留下的能够体现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物质实体与相关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质文化遗产是真实存在物,而且必须是有形的,可触摸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且不能脱离人的意识的精神性存在物。
下面我们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规定的五个类别来介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类是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史诗、民间故事以及其他口述文学;
第二类是表演艺术,主要指通过表演呈现的可视、可感知的艺术形式,如杂技、魔术、戏剧、曲艺等;
第三类是社会风俗,主要包括节日、庆典、祭祀等活动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习俗和礼仪;
第四类是传统体育、竞技,主要指具有民族特色或地域特点的体育项目及游戏,包括武术、棋类等;
第五类是各类手艺,主要是人们在日常家居生活中发挥智慧、运用技巧制作的一些物品,包括织毯技艺、造纸技艺、竹雕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