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后周柴窑?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历史常识,那就是“柴窑”不是地名也不是皇陵,而是一座烧造青瓷的官办窑场之名。它是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烧造的御窑,所以又称为“显德窑”或“邺城窑”、“临潼窑”等,与唐代的“越窑”和宋代的“汝窑”齐名,并称为“唐宋四大名窑”。至于“柴窑”这个名称的由来,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因其窑址位于东汉末年曹操建造的铜雀台遗址附近,故曰“柴窑”(因东汉末年的政权归属变化频繁,所以不能完全排除曹操建“铜雀台”的时间是在“建安文学”期间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便是“柴窑”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烧造青瓷的窑场统称。我认为应该是一种称代众多的小窑场的集合体,而不是一个专指的窑场。因为在文献资料里提到它时常作方位词使用——如“南柴”、“北柴”等等,这就说明当时的“柴窑”其实是一批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邻的窑场群落;而在考古发掘中我们也发现了这种情况——陕西临潼零口镇杨家湾村的这座四角锥形建筑基址就是五代柴窑的残墙(见上图),它的四周分布着十多处窑炉遗址,南北最长距离约为一公里多,正是符合“南柴”或者“北柴”的地理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