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通宝中国共有多少?

阚嘉禾阚嘉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宁宝:明世宗嘉靖年间,由于当时福建沿海海盗猖獗,为了镇压和防御海盗,朝廷在福州设立“宁远伯署”,统管海上事务;同时,从民间采集铜铁,铸造了“宁宝”钱。宁宝钱有铜铅两种材质,铜钱直径2.45厘米,重2.7克;铅钱直径2.38厘米,重2.6克,钱文正面铸有“宁宝”,背面无文字或仅铸“一”字。其中铜质宁宝分为小平、折二两个版式,是明代最早的开端年号钱之一。 明朝初年,规定民间不得使用铜铁等金属铸币,因此当时私铸者都有被杀之刑。但到嘉靖末年,赋税多征银钱,而银价又高于铜价,致使地方官府私自盗铸钱币,然后出售以得银钱。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了军中,士兵们也会私下偷铸。《大明会典》中载:“嘉靖四十五年(1566)户部奏称:近来内外奸淫商卖,私造银器者甚众……又见兵士等私铸钱文,贩卖银器等物。”由于官府私铸之风盛行,导致了真品“宁宝”数量极少,现存于世的多为后人所刻制的仿品或是民间熔毁的废品。所以“宁宝”的价值也被很多爱好者低估了。

2、崇祯小钱(背镇) 明思宗朱由检在位期间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铸行当十钱——“崇祯通宝”,后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改铸小钱,因形制较小被称之为“崇祯小钱”。小钱面文真书直读,字体端庄工整,笔画圆滑流畅,铸工细腻。有“崇祯通宝”“崇祯元宝”及“崇祯泉”等称谓。其背文图案多样且富有变化,以“镇”为主,还有“关”、“东”、“中”、“西”、“南”等字样,表示了不同的铸币地点。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崇祯小钱”,其背文仅有“京”、“豫”二字,目前发现主要存在于中原地区。

关于“崇祯小钱”的背文含义历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分属不同铸钱局所铸;另一种认为是用以区分不同产地;第三种则认为是区别新钱旧钱所用的标记。当然还有其它说法。总之这些背文对于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线索,可由此考证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